2月22日下午,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李政濤蒞臨西安高新第一中學,為全體教師作題為《雙新時代的好課理念與標準》報告。高新一中教育集團成員校線上共同參與。李政濤教授是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、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(fā)展研究所所長。
“什么是一堂好課,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,我講講我的理解”,李政濤教授通過“核心素養(yǎng)是育人價值、學科實踐是強化方向、因材施教是落實目標、真實情境是活動載體、領域知識是必要基礎、學習變革是實現路徑”等六點闡述了自己對一堂好課的理解。
李教授指出,核心素養(yǎng)作為“雙新”時代的育人價值導向,是一種新視角、新尺度與新標準。他強調,學科實踐是培養(yǎng)核心素養(yǎng)的關鍵路徑。他援引陶行知先生的“教學做合一”理念,強調教學不應局限于知識傳遞,更應通過實踐推動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。現代科學教育應大力加強實驗教學,扭轉以往“重知識、輕實踐”的教育弊端,著重培養(yǎng)學生動手能力與創(chuàng)新思維。談及因材施教,李教授著重強調循序漸進的教育規(guī)律。李教授提出,真實情境是學科實踐的重要載體。教師應積極創(chuàng)設真實情境,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,從而更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。教育者需通過知識傳授,助力學生將知識內化為素養(yǎng),實現真正的育人目標。李教授提到,視頻學習、移動學習、碎片化學習、人機交互學習等現代學習方式正深刻變革傳統(tǒng)教學模式,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方法,將傳統(tǒng)與現代學習方式有機結合,培養(yǎng)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社會情感能力,適應教育信息化發(fā)展趨勢。
如何將這些理念化為一堂好課,李教授講授了自己眼中一堂好課的六大標準,即實、放、清、細、深、融。
“實”,李教授援引導師葉瀾先生《一堂好課的標準》,提出一堂好課應具備扎實、充實、豐實、平實和真實的特點?!胺拧?,就是開放,放下去,教學重心的下移。怎么放?李教授認為,一方面,改變傳統(tǒng)單一的“一對一”“單對單”教學組織形式,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采用同桌互動、小組合作等多樣形式,增強課堂互動性;另一方面,賦予學生提問權、質疑權、評價權、工具權和總結權,讓學生自主選擇、運用工具,掌握方法,激發(fā)學生內在動力?!扒濉?,就是教學思路的清晰,清晰學生、清晰教學的內容、清晰目標、清晰方法、清晰環(huán)節(jié)。李教授指出,教師要深入思考每個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的獨特問題及解決對策,明確各環(huán)節(jié)之間的內在聯(lián)系、銜接方式、推進路徑以及提升要點。好課絕非隨意散漫的“無機課、滑冰課、漫游課、轉圈課”,而是層層深入的“有機課、刨坑課、攀巖課、拔節(jié)課”。
“細”,就是對教學細節(jié)的敏感、設計、反思、重建……李教授指出,教學細節(jié)決定課堂質量。“深”,就是深下去。李教授強調,深度學習既要讓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的發(fā)生,也要讓學習深度的發(fā)生,深到思維、情感與審美的融通中去。“融”,就是融起來。李教授從“跨學科融合、雙線融合、雙師融合、五育融合”四個方面做了重點剖析。他援引夏雪梅博士的觀點,跨學科融合并非簡單的“拼學科”或“多學科”融合,而是“果汁式”的深度融合,即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在課堂中交融,形成全新學習體驗。此外,線上與線下的“雙線融合”、人師與機師的“雙師融合”也是未來教研的新方向。兩個小時的報告,李教授從理念入手,圍繞六個字,讓我們深深體會了什么是一堂好課。整個講座沒有PPT,李教授一邊講述,一邊靈巧地在鍵盤上敲打出報告內容,一個個關鍵詞句,便隨著他的講述和手指的敲打,不斷出現在大屏幕上,深深吸引著老師們的目光。老師們紛紛表示,聽了李教授的講座受益匪淺,讓我們對“什么是一堂好課”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,讓我們對以后如何“上一堂好課”有了更確切的方向和目標。